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研究探讨
编号:176538
对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残留物的审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20.08.18
     □ 贺伟罡 刘柏东

    医疗器械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后,相关残留物残留量的多少与接触医疗器械的相关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应对灭菌后的残留物进行分析评价。

    何为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一种灭菌剂,同时也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与皮肤接触后,可迅速引发皮肤红肿,数小时后起泡,反复接触可致敏。含有环氧乙烷的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若长期少量接触,会导致接触人员患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国内外多项标准均对环氧乙烷灭菌后相关残留物及其残留量有具体要求。

    医疗器械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常见残留物主要包括环氧乙烷、2-氯乙醇和乙二醇。对残留物的评价,要从环氧乙烷生产、运输、存储环节,以及医疗器械生产、灭菌环节来综合分析。

    灭菌残留物来源分析
, 百拇医药
    参照GB/T16886.7-201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开发,灭菌后大部分残留物以原形存在。影响其残留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对环氧乙烷的吸附程度、包装材料及厚度、灭菌前后的温湿度、灭菌及解析时间、储存条件等,以上因素共同决定环氧乙烷的逃逸能力。灭菌时,环氧乙烷的损耗因素主要包括被医疗器械吸附、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水解等。

    氯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存在于空气、水等环境中。因此,在相关医疗器械经环氧乙烷灭菌时,应当考虑综合分析产品的生产、灭菌、存储等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2-氯乙醇残留量。

    在医疗器械灭菌过程中,部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或包装材料的原材料含有聚氯乙烯(PVC),PVC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与环氧乙烷结合也会生成一定量的2-氯乙醇。此外,医疗器械生产、灭菌、存储、运输、使用等环节中,若引入氯负离子,存在环氧乙烷与其发生反应生成2-氯乙醇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在医疗器械生产环节,某些原材料对环氧乙烷、2-氯乙醇具有极强的吸附特性。这种情况下,灭菌后进行解析时,必须考虑对其残留量进行控制。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原料、添加剂、反应抑制剂等若含有以氯化物形式存在的无机盐,在灭菌时,还须考虑环氧乙烷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生成2-氯乙醇的可能性。

    对审评工作的启示

    环氧乙烷、2-氯乙醇、乙二醇是医疗器械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后常见的残留物。开展残留物评价,应考虑环氧乙烷生产、存储,以及医疗器械生产、灭菌等环节相关物质的引入。

    此外,在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中还应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是否需要进行2-氯乙醇残留量检测。在环氧乙烷生产环节,若采用传统氯醇法,尽管生产过程会采取提纯、过滤等方法,环氧乙烷气体还是会含有一定量的中间产物2-氯乙醇,应对其残留量进行评价。若采用氧化法生产,则没有2-氯乙醇的引入,但应考虑环氧乙烷反应过程中相关抑制剂、催化剂等的残留量。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会大量使用工业用水,成品中也会吸附一定量的次氯酸、氯负离子,这些都可能导致残留物中存在2-氯乙醇。此外,还存在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包装由含有氯元素的无机盐或结构稳定、不易断键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等情况。因此,对于是否需要通过检测来评价2-氯乙醇残留量的风险,需要综合判断。若有充分证据表明,生产及灭菌过程不会引入2-氯乙醇或引入的2-氯乙醇低于检测方法检测限,可以不通过检测手段来控制其风险。

    二是对于乙二醇残留量的分析评估。与环氧乙烷、2-氯乙醇相比,乙二醇残留物接触毒性较低。由于环氧乙烷生产、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二氧化碳和水,而环氧乙烷遇水容易反应生产乙二醇,因此,灭菌后乙二醇的残留量与环氧乙烷纯度相关,也与包装中的水分及灭菌温湿度环境相关,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乙二醇的评价。

    (作者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http://www.100md.com